close

 

..............續上集.........

村子裡

幾乎每戶村們都愛吃我們家做的豆腐

如果是初次自外地來買的客人

村民們都會爭相告之豆腐好吃的程度

而老爸也有專屬的稱號-----豆腐隆(老爸的名字有個隆)...而大家也就很順口的這麼稱呼他

 

每逢節慶時...

村民們總是會做一些應景的年糕或蘿蔔糕

此時我們家的磨豆機就派上用場

村民們會把米帶來研磨

每次都是自廚房內排到院子外....

他們會先把米浸泡好   再提到我們家

如果沒有時間浸泡

母親也會幫他們處理好

客人們都會自行先回去

待有空時再過來取走研磨好的米漿

而門口總是一整排都是待磨的米呢

 

以米的重量   秤斤計算

1斤2塊錢

通常都會超過5斤以上

雖然節慶期間比平時忙錄

相對的也增加了一筆額外的收入

 

 


專業用的磨豆機身材如果不夠高

是無法把米倒入高130公分

直徑30公分的磨豆機內(當時我才148公分)

小學4年級後

母親才讓我開始學習呢

 

部驟是

水桶裝滿水

浸泡好的米倒入磨豆機具內

水閥打開....(水的流量適中不能太大)

啟動電源....(220v--每次都害怕會觸電)

抽開鐵片.....(這個動作要快速.才不會造成馬達空轉)

此食米或著水的流量  

流入磨石器具內....(結構是..2個圓的石器.利用高速快轉的速度.把米磨碎)

出來的成品就是米漿

這些步驟看似簡單

但過程一點都不能馬虎

轉速的高低也會影響米漿的粗細感

加入的水量太多....米漿會太稀..而不易凝固

米漿水量過少....口感就會太硬

我也學到了磨米的功夫呢

 

IMG_0164.JPG  

 

                    研磨米漿時專用的水桶(阿公等級的喔)

 

 


隨著客人的口碑與介紹... 

 

老爸的手工豆腐也愈來愈有名聲

家裡也愈來愈忙...

尤其是過端午節的時候......(端午節是客家村的大節日)

村子裡有廟會的活動

村人們總喜歡用豆腐干當包粽子的餡料

這一做又要上千個

但看到客人滿意的表情

就算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老爸製作的豆腐干真的是好吃的沒話說(至今仍深深懷念)

 

 


客人購買的需求不同

豆腐做的少了

對於沒有買到的客人又感到抱歉

豆腐做的多了

又會有過剩的問題

爸媽是不會把隔夜的豆腐賣給客人的

如果只剩一塊賣不完就留下來自己吃

如果剩餘的數量較多時

母親就會挨家挨戶的去販售

有時候母親也會叫我拿到學校去賣給老師

每次我都會不好意思的帶去學校

但老師都會熱心的幫我買下來

真的很感恩那位老師...

而班上的一些男同學也幫我取了一個綽號

 

我常喜歡打抱不平...

不會是----豆腐西施----哈哈哈

 

如果現在有人叫我的綽號---豆腐婆

我應該會感動萬分而激動落淚

因為這一段是最快樂的兒時記趣~~~

 


從小到大看著父母親辛辛苦苦的工作

心裡總是有著許多感觸

雖然很辛苦

但是生活總是踏實的

父母親給我的理念是:

無論是學習任何一件手藝

技術一定要本位

做出來的食物要讓客人吃到最好的

不要佔客人的便宜偷斤減兩

一定要給客人足夠的斤兩

對待客人的誠意與態度是最重要的

雖然做的只是不起眼的豆腐

但裡面卻包含了做人處事的大道理

這是我在父母身上所學習到的

 

父親製作的豆腐將近二十幾個年頭

年歲也慢慢老了

體力也不勝負荷

傳統市場也出現了機器加工製的豆腐

購買豆腐的客人也逐漸銳減

所以父親在62歲左右

在兄姊勸說下選擇退休

 

 

後記

如今回想起

父親有如此的好手藝

而我們做子女的卻沒有傳承到

真的是很惋惜!

 

希望憑藉著我的一些記憶

可以把父親製做豆腐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並以此篇文

 

                  獻給我最摯愛的父母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7) 人氣()